2023-09-13 14:51
来源:本站
助力乡村振兴 促进共同富裕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实践中贡献慈善力量
同志们:
今天,定边县委、县政府召开慈善工作大会,出台《加快推进定边县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动员爱心企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募集善款4851万元,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这是全省继淳化县、神木市等九个县区之后召开的第10场慈善大会。充分体现了定边县委、县政府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的政治站位和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手笔。也彰显了盐州大地社会各界的大爱情怀和炽热的社会温度,为全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又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将成为定边县慈善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今天的大会隆重热烈。县长李胜元同志主持,马宝珍会长报告慈善工作,爱心企业、单位举牌捐赠,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玉飞同志宣读县委、县政府表彰通报,对慈善工作先进集体和“善星”颁奖表彰。随后县委书记姬世平同志还要讲话。看了县委、县政府的《实施意见》很有感触。定边县委、县政府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把慈善事业作为践行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纳入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评比体系,列入党委、政府重点任务清单,持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慈善事业发展体系和工作机制,开创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专业运作的大慈善工作格局。政治站位高,推动力度大。在此,我代表省慈善协会对这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定边县委、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推动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长期以来积极投身慈善公益的爱心企业、单位和爱心人士表示崇高敬意!
为了表示对定边县慈善工作的支持,这次省慈善协会向定边县慈善大会捐赠100万元,随后还将安排相关项目支持定边县慈善事业发展。
慈善工作肩负着党的使命,既是民生保障的重要补充,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省慈善协会成立27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下,募投款物84.1亿元,实施慈善项目两万多个,帮扶困难群众2000万人次。其中脱贫攻坚八年间募投款物45.8亿元,实施设施、产业、教育、健康等八类扶贫项目,帮扶贫困人口1500万人次。脱贫攻坚战役胜利后,我们充分发挥慈善募集平台和广泛联系各界的优势,以创建村社慈善幸福家园为抓手,以召开慈善大会为驱动,践行第三次分配,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贡献慈善力量,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近几年省慈善协会先后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华慈善突出贡献组织奖”“全国退役军人保障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受到省委、省政府,国家民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中华慈善总会的表彰,连续10多年被省民政厅考评为5A级社会组织。在省慈善协会成立25周年之际,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对协会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就慈善事业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明确的工作要求。
定边县历史厚重,文明久远,人杰地灵,拥有煤气油盐资源优势。“十四五”期间,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两区一中心”发展目标,出台了《五个定边建设行动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富裕定边、绿色定边、文明定边、幸福定边、魅力定边”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具体路径。目前全县经济社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跻身全省区县第一方阵。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县慈善协会2018年换届以来募集善款善物2.6亿元,实施扶贫助困、乡村振兴、抗疫救灾慈善公益项目200多个,惠及困难群体20万人次。近年来,在创建村社慈善幸福家园、互联网慈善方面成效显著,已有60个村社建起了慈善幸福家园,募设幸福家园建设资金和村社慈善互助金近8000万元,村社志愿者队伍发展到70支7320人。创办爱心餐厅20个,为1475名孤独老人提供就餐关爱服务。涌现出了安边镇雷圈村、白泥井镇布景村等一批慈善幸福家园示范村社。在互联网慈善方面,定边县三年动员48万人次线上筹款1640万元走在全省前列。在三年抗疫期间,县慈善协会动员300多家爱心企业募集抗疫款物价值2000余万元助力县内抗疫,并驰援武汉、西安等地。尤其在慈善服务阵地、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定边县以政府投资+慈善募集的方式为全省树立了典范,目前已建起了占地10亩、建筑面积1480平方米的定边县慈善服务中心,正在建设用地19.4亩、建筑面积6637平方米、总投资2400万元的定边县慈善福利学校,将满足本县200多名残障学生就学需求。总之,这五年定边县慈善工作风生水起,干成了许多大事、难事,慈善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今年,县慈善协会荣获第四届“三秦善星”称号。
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慈善事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意见,市上多位领导参加慈善公益活动,全市慈善事业整体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慈善协会本级线下线上募投款物近6亿元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帮扶困难群众近百万人次。刘洪会长带领市、县慈善会团结奋进,勇于创新,在村社(区)慈善幸福家园建设、数字慈善发展、慈善扶贫帮困、助学、助医等方面为全省创造了经验,涌现出了神木、榆阳、定边、横山、米脂、佳县等一批慈善工作示范县区,为全省树立了榜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榆林慈善现象”。2021年10月份,省慈善协会在榆林召开了“全省村社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程观摩推进会”推广榆林经验。榆林市慈善协会和刘洪同志个人多次受中华慈善总会和省上的表彰。
纵观近年榆林市、定边县的慈善工作,有三条基本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一是市、县党委政府把慈善事业作为动员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建立强有力的推动工作机制。二是慈善工作服务于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汇聚社会力量,凝心聚力,助推党的中心工作。三是市县慈善协会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有一支敬业、奉献的好队伍,有一个务实创新的好班子、好会长。
推动全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在省慈善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已进行了安排部署,下面我结合榆林和定边的实际,再强调几个方面:
一、提高政治站位,担当新时代慈善工作大任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发展慈善事业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首次以“第三次分配”确立慈善事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明确将慈善事业定位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再次重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
省委、省政府对慈善事业高度重视,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慈善工作做出批示,多位领导出席参加慈善公益活动。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设立“慈善奖”“慈善周”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和国家及省上的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将慈善事业纳入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慈善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为开创中国特色慈善事业、走共同富裕道路提供了新的更为明确的行动指南。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主渠道作用,参与社会救助和治理,促进共同富裕,实现慈善工作转型发展。我们的着力点应放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党政有号召,慈善有行动。二是发挥慈善组织公募资质的作用和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的优势,动员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经济成功人士参与慈善公益事业,践行第三次分配,补充民生保障,改善社会收入和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三是传播慈善文化,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践行互助、友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弃恶扬善、崇德向善,参与社会治理。
为此,全省慈善工作要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努力实现“三大转变”:一是突破单纯物质救助的慈善模式,建立社会救助与社会治理并驾齐驱的现代慈善机制,实现慈善行为的转变。二是突破单纯线下动员的募集模式,建立网上、线下双线联动的募集机制,打造慈善募集新业态,实现募集方式的转变。三是突破少数人做慈善的状况,建立开发大众慈善动能新机制,实现“精英慈善”与大众慈善共同发展的转变。
二、持续推动慈善大会召开,开辟慈善促进共同富裕新路径
慈善组织践行第三次分配路径很多,但根本的途径是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支持。去年年初,我们发动咸阳市淳化县召开了全省区县第一场慈善大会。会后我们及时总结推广淳化经验,发动全省市、县(区)以召开慈善大会为驱动,开辟慈善促进共同富裕新路径。目前,全省已有10个县市(区)召开了慈善大会,还有40多个县区正在筹备召开。已召开慈善大会的区县慈善募集实现了井喷式增长,10场慈善大会募集总额达20.22亿元。多数县区一场大会的募捐额度超过了该区县慈善会成立二十年来募集的总量。实践证明,慈善大会是社会爱心的大汇聚,是第三次分配的社会大实践,是慈善文化的大传播,是慈善公益生态的大提升,构建了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大格局,是党委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对于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全省各市、县区慈善会要学习已召开慈善大会县区的经验,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创造条件召开“慈善大会”。要向大家讲明白一个道理,慈善这个平台蕴藏着磅礴的爱心力量,一个市、一个县党政支持力度大,慈善工作做得好,就能凝聚起巨大的社会力量助力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召开慈善大会的宗旨是建立党政推动支持机制,出台新的发展举措,提升慈善公益生态;动员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经济成功人士自愿捐赠,践行第三次分配。首先,党委、政府要出台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红头文件,落实支持推动措施,解决慈善会工作经费,公益岗位,办公场所等实际问题。其次,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要主持会议,作动员讲话,镇、街办及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形成党政支持推动,部门配合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慈善工作格局。第三,慈善募集要有一定规模。慈善大会由党委政府搭台子,慈善来唱戏。党政领导出面动员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经济成功人士先富帮后富奉献爱心自愿捐赠。当然,筹款额也要从实际出发:经济基础薄弱的小县,力争达到千万元左右,一般区县能募集两三千万元,大县力争达到五六千万元。咸阳市淳化县委、县政府尝到了召开慈善大会的甜头,目前正在筹备召开第二次慈善大会。榆林经济发展的基础强劲,慈善优质资源丰富,希望榆林市慈善协会要及时总结推广神木、定边的经验,加快其他区县筹备力度,力争今年再有2-3个区县召开慈善大会,走在全省前列,作出新贡献。
三、继续推动“村社慈善幸福家园”建设,打造慈善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
以“五个一”为创建内容的全省“村社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程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已注册创建的村社已达5400多个,募设幸福家园建设资金、村社慈善互助金逾7亿元,创办慈善关爱中心4000多所,直接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儿童30多万名,村社志愿者发展到25万名,这一工程已成为目前全省慈善会系统募集额度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受益面最广的慈善项目,被誉为新时代慈善的“希望工程”。今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陕西省慈善协会荣获全国第12届“中华慈善奖”。
推动这一工程实施,要把握“巩固、提高、发展”的总基调:一是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地方党委、政府要把这一工程纳入乡村振兴工作大局予以推动。二是要把幸福家园的创建与民政部门建设的农村互助幸福院和城市日间照料中心结合起来,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要在坚持第三次分配性质、体现慈善元素、有利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的前提下,按照建立大融合机制,建设大养老体系,构建大救助格局的工作要求,将村社慈善幸福家园与农村互助幸福院、城市日间照料中心融合为一体,统筹规划发展,融合建设运营,综合关爱服务。三是要抓住筹措互助金、办好关爱中心这个“牛鼻子”。要发挥慈善组织的独特优势,募集善款设立村社互助金为帮扶困难群体提供资金支持;建设服务阵地关爱留守老人、儿童;紧密服务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在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中贡献慈善力量。四是在工作指导上,既要坚持“五个一”标准,又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在募设慈善互助金较多、具备条件的村社开办老年人爱心餐厅,提供餐饮关爱,对一时不具条件,筹措互助金较少的村社可先开办老年人活动中心或留守儿童之家,提供文化、娱乐、养生、强身健体服务,随后逐步创造条件开灶办伙。
四、线上线下双向并举,加大慈善募集力度帮扶困难群体
慈善募集是慈善工作的底色,是帮扶困难群众的物质基础。要积极拓展慈善募集渠道,建立线下、线上双轨并行的募集机制。线下要搭建企业捐赠、社会众筹、冠名基金、政府购买服务、慈善信托、外联合作六个 募集平台。线上要组织开展99公益日、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乡村振兴陕西专场等互联网公益节点活动打造数字慈善新业态。要以企业联谊会、恳谈会的形式,倡导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和经济成功人士回馈社会志愿捐赠;要以乡情为纽带,倡导创业成功先富起来的人和干部、职工奉献爱心回报桑梓。要与商会建立联谊机制,发布慈善需求,推介慈善项目,动员民营企业参与慈善公益事业;要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对回馈社会,奉献爱心的企业家、经济成功人士进行褒奖,形成浓厚的慈善氛围。
五、狠抓项目建设,推动慈善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慈善项目是慈善服务的载体。要持续推进慈善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规范化、管理质量品牌化建设。认真落实“项目为王、品牌至上、规范运作、讲求实效”的要求,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弱势群体、面向急需帮助的人群雪中送炭实施项目。要巩固传统品牌项目,科学设计新项目,拓展帮扶救助领域,坚持重点慈善项目调研督查,联动抓落实,工作到基层,确保项目质量,提高慈善公信力。
六、继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加强慈善工作队伍建设
实践证明,一个地方慈善工作能否落实落地关键在于组织建设得强不强。当前重点要抓好省市县镇村五级慈善组织体系建设,对榆林各县区来说,要特别重视抓好镇办街道和村社两级慈善工作站建设,强本固基,把慈善组织网络的根系延伸到最基层,使基层慈善组织强起来。要坚持配强慈善会班子,选好会长。今年全省继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对工作薄弱的区县慈善会,市慈善协会主要负责同志要主动与地方党委联系沟通,一区一县的解决问题,切实把有能力、有情怀、有资源、有影响的干部吸收到慈善队伍中来。
同志们,2023年是我们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让我们以这次大会为新的契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实践中,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努力营造“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奉献社会、大爱无疆”的公益生态,奋力谱写全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