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 16:58
来源:本站
建设现代慈善 助力乡村振兴
榆林市慈善协会会长 刘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慈善事业进入向现代慈善的转型阶段,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系统论述,将慈善事业纳入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慈善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今年,新修订的《慈善法》,从体制上、制度上、措施上,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律遵循和根本保证。现代慈善就是要在思想上认识新时代慈善事业的新使命、新任务,树立慈善工作的新思维、新理念,在传承传统慈善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和创新慈善工作的新业态新方式,实现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是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全面胜利之后,确定的民族复兴的战略方针,现在全国人民、各条战线,都在为实现乡村振兴发挥自己的力量,做出应有的贡献。慈善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就要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慈善事业的使命,为助力乡村振兴踊跃作为,奋力奉献,根据我们的具体实际和这些年的工作实践,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服务,二是融合。
一、服务。围绕乡村振兴工作大局,抓住三个重点,搞好服务。
一是践行第三次分配,在善款善物的募集上搞好服务,把慈善蛋糕做大,把慈善力量做强。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具有的公开募集资质优势,广泛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运用多种方式,动员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经济成功人士、社会爱心人士参与第三次分配,为慈善捐献爱心。充分拓展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利用大数据、网络化的现代手段,开展网络募集。2023年,全市慈善协会募集善款(物)5.76亿元,支出4.1亿元,实施项目740多个,惠及群众190万人次。其中市慈善协会募集达到1.16亿元,创造了慈善募集连续四年跃上一亿元的新纪录。与此同时,全力搞好“乡村振兴,陕西专场”群众公益活动,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市、县慈善协会大力协同,连续四年,榆林市网筹数额都取得了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四年共筹集善款1.86亿元,参与人数每年都达到100万人以上。这几年,全市慈善协会筹集善款稳定在较好的水平上。
二是在慈善项目的实施上搞好服务。四年来,在省慈善协会的指导下,我们协同市民政局、市乡村振兴局大力推行“慈善幸福家园”建设,重点在农村建设一批集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治理为一体的“幸福家园”。到去年年底,全市慈善系统在互联网信息平台上认领“慈善幸福家园”1223个,募集款物5.56亿元,“关爱中心”关照“三留守”人员35万人。与此同时,围绕乡村振兴具体内容,开展群众急难愁盼的项目。市慈善协会实施的“资助困难家庭优秀大学生”项目已经实施了二十几年,到今年8月份,累计资助优秀大学生7800多名,资助善款3300多万元。由省、市、县慈善协会联合开展的慈善慰问大行动“春节寒冬送温暖”“六一儿童节对留守儿童送关爱”“九九重阳节尊老敬老送关怀”三大节日慰问活动,一直是慈善的主题联合大活动,二十几年来,实施规模大、慰问人数多、持续年度长,成为慈善的品牌项目。2023年,榆林市慈善协会、爱心单位、爱心企业和志愿者服务队联合组织“三大节日”慰问活动,慰问人数达到3万人,慰问善款善物达到760多万元。还有“困难家庭结对帮扶”“一元关爱爱心早餐”实施了十多年,横山区古寨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慈善助力乡村产业帮扶养殖项目,还获得腾讯公司15万元的产业帮扶奖励。
三是积极弘扬大众慈善、在慈善志愿者队伍建设上搞好服务。慈善志愿者是慈善事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建设好慈善志愿者队伍,发挥好爱心的力量,是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所在。榆林市慈善协会现有直属志愿者服务队110支,注册志愿者1万余人,这些年,慈善协会在志愿组织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如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培训、服务队制度建设、慈善服务活动的指导、服务队慈善基金建设、服务队标准级别评选等系列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慈善服务队在2016年“7.26”特大洪水灾害救援中、在三年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过程中,战斗在一线、活跃在基层,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和贡献,特别是在第十四届全运会和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榆林赛区服务中,榆林慈善志愿者服务队表现优异,成绩突出,受到全运会和省运会组委会的表彰,市慈善协会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田媛媛同志被全运会组委会评为“优秀志愿者”。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慈善志愿者们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如“春节寒冬送温暖”到困难家庭入户上门送年货、贴春联、包饺子,“六一”儿童节到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开展慰问活动,“九九重阳”到幸福家园开展尊老敬老活动,还专题组织下乡文艺演出、医疗巡诊、科技文化到户。“榆林慈善林”是榆林市、榆阳区慈善协会、小纪汗林场共建的大型“绿色慈善”活动,五年建成1000亩绿化林,共植树5500多棵,先后有600名慈善志愿者参加义务植树,几年来慈善志愿者涌现出一批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如“金秋春光慈善志愿者服务队”、“榆林青年慈善志愿者服务队”、“榆林蓝天救援慈善志愿者服务队”等,成为闻名遐迩的模范服务队,领头人贺莎莲、刘志军、白文涛等同志成为全国全省的“道德模范”、“省市好人”“最美志愿者”受到党委、政府、省市慈善协会表彰。榆林市慈善协会志愿服务项目“困难家庭结对帮扶”“一元关爱爱心早餐”“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慈善筑巢”项目,获得省文明办、人社厅、省慈善协会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二、融合。把慈善工作、慈善项目融合在乡村振兴的大盘子里,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慈善幸福家园”项目是中华慈善总会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发起的慈善项目,被称作为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的“希望工程”,这个工程得到全国各地慈善组织的热烈响应。陕西省慈善协会把这项工程确定为全省慈善的一号工程。按照中华慈善总会确定的“五个一”内容,“幸福家园”要有“关爱中心”管理组织、建立慈善互助金、慈善志愿者服务队、关爱中心及乡村民约等,这个项目既有养老护幼、社会救助、社会治理功能、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慈善的基本特质,慈善的群众性、综合性、开放性,参与项目建设者范围大,由政府、企业、爱心人士、乡贤、群众。项目适用功能强,集中养老、村社公共活动、文化娱乐活动都在这里集中安排。这些“幸福家园”建成后,乡村的环境建设,文明建设、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在这个工程建设中,慈善协会着力做好“三个融合”:
一是和民政部门的“幸福院”建设相融合。这个项目民政部门主要承建,慈善协会补充完善,项目建设比较顺当,建设标准也较高。民政部门对慈善协会的工作也很认可,我市民政部门把开展市级慈善示范“幸福家园”评估工作交由市慈善协会组织实施,慈善协会按照标准,现场评估后,提出评估报告,市民政局上报省民政厅,经批准后,给每个达标村“幸福家园”补助5万元。
二是和乡政府、村委会、企业、乡贤建设的“养老院”“老年灶”相融合,乡政府、村委会、企业、慈善协会各拿出一些资金,合力联建。在建设中,做好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实惠实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建设具体标准,养老院服务内容、“老年灶”规模大小、用餐次数、供餐标准,使慈善融合起到有效作用。
三是把慈善文化融入到“幸福家园”的建设中,建设模式坚持慈善“五个一”的内容和标准、“五个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在“幸福家园”建设中许多有条件的地方,联合建设了具有民俗风格的“慈善长廊”,长廊既是休闲交流的好地方,也是慈善文化宣传的主阵地,是慈善的“廊式平台”,园民们穿着统一制作的衣服,喜气洋洋在长廊前和家人、朋友、亲人们合影留念。“慈善幸福家园”每年开展慈善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评选表彰“慈善之家”“孝善儿子、儿媳”“慈爱院长”“慈善之星”,评选和表彰隆重热烈很受群众欢迎。
四年来,榆林市、县慈善协会在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慈善幸福家园”中,在精力上、工作上、资金的组织和直接投入上,付出了很大的力气,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各种各样的慈善活动,都和“幸福家园”结合起来,打造了一批示范性、引领性很强的样板、典型,为“慈善幸福家园”建设提供了榆林模式和经验。到今年六月份,经榆林市、县、区慈善协会统计,在线上认领的1200多个“慈善幸福家园”中,发起项目721个,投入资金9042万。市慈善协会四年来,直接实施和支持的“慈善幸福家园”村社累计达到41个,实施项目96个,投入资金和物品470多万元。在榆林全市的“慈善幸福家园”示范村社中,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协会授牌的10个,市民政局和市慈善协会联合授牌的24个,市慈善协会授牌18个,建成了较大的“慈善幸福家园”示范阵容。这几年,许多外省市如:河南、江苏、四川、内蒙宁夏等地慈善协会来榆调研考察,他们深入“幸福家园”实地观摩指导,给予一致好评。
当前,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针,勇于开拓,锐意创新,不断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慈善组织的服务价值和融合能力,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做出更大的贡献。